卢日阳 中医伤骨科专家——五味堂伤骨科创始人

发表于2017-06-19 分类:新闻 来源:

   卢日阳,男,1965年10月生,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凤山乡石口村人,民间中医特效健康网名誉副主席兼骨伤科主任,五味堂伤骨科医馆馆长、负责人。出生于中医世家,为疑难杂症第七代传人。

  大医精诚 深研骨疾

  卢医生医技精湛,治愈数以万计疑难杂症患者,深受老百姓的爱戴。1979年改革开放的需要,由原赣州地区体委推荐到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学武兼中医治疗3年。1982年范无病(海灯法师)去世后返乡。1982年冬重返医学界继续深造。1986年冬,根据社会需要在定南县人民医院任风湿伤骨科医师,1987年由该院派送至中山医科大学学习深造。1989年学有所成返回定南县人民医院继续从事风湿骨伤科工作,同年冬兼任医院法医。1990年自开五味堂伤骨医馆。1999年被聘为赣州地区医院伤骨科医师。2003年秋在深圳市宝安县自开龙华风湿骨伤科门诊,2006年冬由其徒弟接手该门诊后,其返回家乡开设五味堂伤骨科医馆至今。2015年1月江西省于都县中草医研究会委任卢日阳同志为我会驻安远县办事处主任,在国家法律和政策允许下,发展民间数千年传下的中草药技术服务,研究开发献计献策,中草药使中草医药造福人们而努力。主要事务:技术指导,药源监督,代办入会手续。认真贯彻履行工作职责,严肃自我形象,执行本会章程。2016年9月,其本人被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特效医术发掘整理专业委员会载入《中国名老中医风采》十四册。同月,被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分会评为专家委员会委员。2016年10月,其《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受压》《颈椎突出肩关节韧带损伤肩关节疼痛》《内外风湿外治法》等实验秘方收录于《2016年名老中医会议献方集锦》。2016年底被聘为《国医年鉴》年度人物。2017年1月参加第七届全国名老中医绝技演示交流大会,受到原卫生部副部长曹泽毅等领导的亲切接见,原国务院新闻办原副主任杨正泉为医馆题名并合影留念。

  2017年5月20日参加第八届全国名老中医临床技术高峰论坛,卢医生的演讲得到与会领导和嘉宾的高度评价,并受到原民政部副部长陈虹同志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大会组委会特赠送原卫生部副部长孙隆椿书写的“杏林春满 怀德济世”木匾一块。

  由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特效医术发掘整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名老中医临床技术高峰论坛将于2017年5月20日在北京召开,卢日阳主任医术得到与会专家认可并和国家相关领导前排就座。

  卢日阳主任所获荣誉及锦旗

  卢日阳(中医内部交流)论文:见附件

  1、所谓的风湿与类风湿关节炎注解;

  2、五味堂伤骨科医馆中草医疑难杂症见解。

  卢主任的所愿:“为了人类的健康,减少人类疾病的痛苦,减少国家和人民医疗费用开支,我愿把一生所发现的创新医学贡献给祖国人民和全世界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就医咨询卢主任:0797-3726724  13479949868

  所谓的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注解——卢氏中草药保健养生馆             卢日阳(非要老中医看才知道)

  风湿性主要有以下症状:随着科技医疗发展,有关风湿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区别,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小关节炎;以手部指掌、腕、足趾等关节最常见。早期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强硬和畸形,并有骨和骨骼肌萎缩。

  从病理改变角度看,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主要劳累过度引起关节滑膜组织、关节韧带和肌腱损伤;其次为浆膜、心、肺及眼等结缔组织的广泛性炎症。因此,以上关节炎的表现外,如发热,疲乏无力,体重减轻,从短暂、轻微的关节炎到急剧性的关节炎,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肩、膝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颈椎、颞颌关节、胸销和肩销关节也可受累,髋关节受累少见。常表现为对称性关节,持续性肿胀和压痛几小时。

  一、最为的关节畸形是腕和肘关节强直、掌指关节的脱位、重症患者关节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并因关节周围肌肉萎缩、痉挛失去关节功能,致便生活不能自理,除关节症状外会出关节或内脏损害。如风湿结节,心、肺、肾周围神经以及眼等病变。而所谓的类风湿关节炎症,而是全身性的广泛性病变;对人体的危害性及大。

  二、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典型类风湿或多关节炎,不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不典型类风湿。1、类风湿重叠风湿病全身症状重,可伴有明显心脏损害的表现与心力衰竭;2、类风湿重叠系统性红斑疱疮;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A1]关节及关节周围的晨僵至少1小时(≧6-7周)。2、3个或者3个以上关节部位的关节肿(≧6周)。3、腕关节、掌指关节肿,明确骨质脱钙的典型类风湿关节改变。类风湿关节病是一种很普遍的疾病,而是一种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该病期是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常常反复发作。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风湿关节炎的表现除关节病变外,还会发热、疲乏无力、心包炎、皮下结节胸膜炎、动脉炎、周围神经病变等。值得注意的一点很多人都容易把风湿与类风湿看做是同一种病种,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所谓的风湿有三大类:

  1、风湿性关节炎。

  2、类风湿关节炎。

  3、慢性类风湿结核关节炎,风湿类广大。

  人体于五管,体有五气运行,气有形成盛衰上下相召而损,五星之行,日阴、日阳、日柔、日刚、阴阳天道也,刚柔地道也、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让,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体也,是谓六元。五行之气天干为主,甲己之岁,土运流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为,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东方生风,风生木,阳生风,木生酸,万物味酸,酸生肝,酸味入胃,生养于肝藏,肝生筋,酸味入肝自肝藏藏布化生或于筋膜,筋生心,酸气荣养筋膜毕已筋流,化生五味,其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肝,思作脾忧伤肺,皮毛皮肾其在天燥,那就是北方生寒寒生水,寒资阴化,水所而生,此寒之生化也,为五行二十四节气治之也。

  病因慢性症类风湿关节炎,所谓的类风湿关节炎并非对人体的危害性极大常常有炎症病发变。

  A.“风寒湿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时轻时重,曲伸不利,逢雨天加重,则关节游走疼痛,多见于上肢肩、肘;若寒邪偏胜,则关节痛剧,遇寒则重,得热则缓;则痛处不移而关节沉重肿胀,肌肉麻木,治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B、风湿热痹,起病较急,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痛不可触,筋脉拘急,曲伸不利,治清热除湿,祛风通络。

  C、虚痹、痹症日久不愈,关节疼痛,时重时轻,反复发作,腰膝酸软,面色不华,脉虚弱或沉细。治补气血,益肝肾,祛风湿。

  本痛一是由人体气血不足,二是由外邪侵主症状。

  分解:

  1、类风湿关节炎,四肢关节炎症

  治疗:(1)山苍子根、两面针、松树根、杉木根、钻石风、排钱草、鸡尾草、猕猴根、茜草、无花果根、小蓟、姜活、独活,煎水时加白酒500ml,用蒸气烘于患处,适量外敷患处。一疗程后良好康复。

  2、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主要关节损伤后,寒湿过重,而当场没处理好后,会造成病变关节炎症,该病发于手、腕、足,每步小关节反复发作,引起红肿热痛程度的僵硬畸形。件有骨骼肌的萎缩病理改变。周围神经病变,最终导致滑膜,软骨及骨质的破坏,最终导致腰椎骨质腿行性变。因此,类风湿关节炎的种类,又称类风湿的关节炎,最后而会导致慢性心脏病之一。

  治疗,猴骨,升麻,骨碎补,石猴仔,补骨脂,红花、甘草、黄芪、白术、当归、柴胡、怀牛漆、鸡血藤、田七、白参(七叶一花1-3g)体质虚加鹿茸。浸泡白酒适量内服。

  3、风湿腰痛,类风湿与风湿看做是同是一个病种,为什么经,风湿病情和风湿腰痛的差异。

  4、腰椎L5/S1,L3/4、L4/5痛处和L5/S1,L3/4、L4/5腰椎盘突出的痛处不同,如突出,腰椎异致压迫硬膜囊受损引起腰腿疼痛,麻木。如风湿腰痛就不同,只有腿痛一根神经受压引起,腰不痛,有的腰会痛,差异是有的。风湿腰痛,腰处肿、热、冷、痛和功能障碍,骨组织韧带和肌腱,周围神经病变,持续性肿胀和压痛。

  5、腰椎脚并主痛点如下

  腰椎膨出硬膜压变形,正常而引起椎体缘骨质增生。腰椎突出,就不同,基本椎体体缘骨质增生,痛处有点不相同。

  1、L3/4椎间盘向周边的膨出,硬膜受到受压变形症。

  2、L4-5椎间盘向周边均匀膨出,硬膜受压变形,双侧隐窝受压变窄。

  3、L5-S1椎间盘向后质突出的话,不论大小硬膜囊受压变形,部分椎休缘都有会骨质增生,椎小关节有时硬化,增生骨赘开或骨性椎管明显狭窄,有个别骨性椎管未见明显狭窄。

  主治:颈椎突出肩关节韧损伤,肩关节疼痛,颈椎增生。

  升麻13g,柴胡14g,黄芪10g,甘草7g,红花5g,补骨脂8g,牛膝11g,续断13g,当归14g,白术3g,鸡血藤15g,煎水内服适量加糥米酒,一天煎三次适量内服,效果奇特。

  主治:椎间盘向后突出,硬膜囊受压双侧隐窝受压变窄,双侧椎间孔变窄。部分椎体缘骨质增生。椎小关节硬化,引腰椎骨质退行性变。

  猴骨,柴胡、黄芪、甘草、升麻、骨碎补,补骨脂、石猴仔、当归、红花、牛膝、白术、续断、田七、海马、鹿茸、鸡血藤、杜仲。

  用白酒浸泡45天内服,用量30-40ml。

  专治胸椎、肩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膨出与突出、椎体增大、椎体压迫硬膜襄受压,效果良好。

  内外风湿外治法:

  松树枝、杉树枝、两面针、石猴仔、钻石风、过山龙、红花、当归、山苍子根、介子草、鸡血藤、七叶一枝花、陆英、穿山甲、千斤拨、猕猴根、茜草、无花果根、小蓟、姜活。

  外用:煎水加米酒外敷并洗澡。

  专治类风湿、坐骨神经、腰椎突出、膨出、椎体骨质增生、颈椎突出、肩周炎等。

  我心永恒  医治百方     五味堂伤骨科医馆创史人卢日阳著

  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中医世家第七代传人,中草药疑难杂症用药见解

  治病首先通过 “四诊”诊察病人的体质,主观和客观症状运用 “八纲”结合病因进行分析,弄清病症的性质作出诊断,也叫辩证法,在此基础上定出治疗原则。证施治:为了能正确地掌握和使用中草药,在这里扼要地介绍一下有关“四诊”“八纲”的简单知识。

  一、“四诊”“八纲”要领:“四诊”,即望、闻、问、切,“望“就是观察病人的精神状况,体质情况,皮肤和其他部分色泽的变化,以及五官、舌苔等。“闻”包括两方面,一是听病人发出的声音、言语、呼吸、咳嗽等声音;二是嗅病的气味、呼吸、口腔、分泌物、排泄物的气味。“问”就是询问病人的发病经过和自觉症状;“切”就是摸脉和触诊。下面只把几种常见的舌象、脉象作一简介。

  因为中医诊断中比较重要的客观指定。解:舌象:包括两部分,一是舌质。二是舌苔。淡白是虚症、寒症;绎色[深红色]是里热症;紫色的为瘀血症;舌卷缩色淡的多属虚症,舌苔薄白而润是正常的;薄白而滑的属表寒症。

  白厚而腻的,是湿症或痰症;黄苔的属里热黄;苔多属湿热;黄而干燥是热病伤津;黄而干燥起刺是实热症;灰白的多属寒湿;灰黑的多为肠胃有湿浊;灰滑的属食积,痰饮;黑而润滑的是大寒症;黑而干燥的属大热症。

  二、常见的脉象注解

  浮脉:脉搏跳动很表浅,用手指一摸即可摸到,多属表症。如为浮而快多属风热;浮而无力的为伤暑。1、沉脉解:轻按不明显,重按才能摸清脉的跳动的属于里实症。2、数脉解:;数即“快的意思”正常 的脉 是每呼吸一次跳动四次,如果超过四次即称数脉,多属热症。浮数是表热,沉数是里热。3、迟脉解:每次呼吸一次脉跳三次以下,称为迟脉,迟而有力的多见于心腹冷痛,迟而无力的为虚寒症。4、虚脉解:脉大而软,按之无力,多见于伤暑,虚劳,气血不足。5、实脉解:;脉充实有力,长大而坚实,多属有实火。6、滑脉解:脉跳动圆滑流利,多见于孕妇;滑大,多见于风痰、食滞。

  7、弦脉解:脉跳动像弓弦一样,按之不移称弦脉,多见于痰饮,月经不调,心腹痛。

  8、细脉解:脉细如丝,多为气血两衰(如大虫血,血压下降时)或欠病体虚、劳损等。缓脉解:每次呼吸一次,脉跳四次,和缓坎匀,为正常之脉象,如缓而无力的属症、寒症、湿症。于八纲即表注解;里、寒、热、虚、实、阴、阳是根据四诊的结果概括出来的,用以明确症病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为了叙述方便,下面分为四组解答;表里是指病变曾位的深浅,如开始得病,病人有发热严寒、头痛,四肢酸痛等症状,表示病在表,称“表症”,治疗上用解表药。如病人出现高热,口渴、烦躁、神志不清、腹胀满、大便秘结、小便如茶、或有呕吐、腹泻等症状,表示病在在里,称为“里症”,治疗上当用清热凉血,通里改下的药物。寒热解答;是指两类性质相反的症状。如面色苍白,手足凉,口不渴,喜吃热饮食,大便稀薄,舌润苔白滑,脉迟,经常怕冷,多属于“寒症”在治疗上当用温热的药,以温阳散寒;如果面包潮红、手足温、口渴、喜吃冷饮食,大便干结,舌苔黄燥,脉数快,多为热症,在治疗上常用寒凉的药物以清热泻火。

  虚实解答,是指人体和病势的盛衰而言。如精神不振,四肢无力,声音低微,皮肤色浅,弹性减弱,呼吸弱,出虚汗,腹隐痛喜按,脉细无力为虚症,宜用湿补的药物。如见精神亢奋,声音有力,皮肤红润,腹满胀痛,或有硬块,呼吸粗而有力,脉实有力等为实症,应用攻泻药;阴阳解答:是八纲总的概括,如表症、热症,实症可统称为“阳症”;里症、寒症、虚症“可统称为阴症”。由于病人的体质不同,得病的原因不同,病情的轻重不同等等。在临床上常常是表里相兼,寒热错杂,虚实互见,但不管怎样,通过全面,细致的辩证,总是有所侧重,从中找出疾病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方面,突出重点,对症下药,就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三、六因解答:六因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不同的致病原因,也就是过去中医称为“六淫”或“六气”这些都属于外因。致于发病与否,主要取决于内因,但外因也是致病的条件,不可忽视。常常把某些致病的原因,归纳为“六因”。这是由于与人限于当时的条件,不可能发现各种不同的具体致病因素,只能根据临床症状来推求致病原因。头痛等症状时,一般通称是“爱风”或“伤风”。在炎热的夏天,中了暑气,出现发热、头痛、四肢发软、出汗、口喝等症状时,通称“伤暑”,“是中医所称的六因”。有时不一定是指发病的原因,崦是代表许多疾病的固有症状,“因此在用药方面和八纲”同样具有很大的意义。风的解答:风,一般分外风、内风。外风:是指受风得病,有一般外感症状,有热象的为外感风热,伤寒的为外感风寒。前者应用袪风散热的药,后者应用袪风散寒的药。内风:“是指风自内发,中风”就是内风的一种,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出现半身不逐,口眼歪斜,说话困难等症状,宜用平肝、养血,熄风的药来治疗。寒解答:一般分表寒、里寒,表寒,就是指受寒得病,有精心寒、无汗、口不渴、四肢骨节酸痛等症状,宜用散寒解表的药物。里寒解: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肠鸣、口淡无味、恶心、怕吃生冷食物等症状,宜用温中散寒的药物。暑解:一般分伤暑、中暑。伤暑,就是夏天受了暑气,有发热、头痛、出汗多、口渴烦躁,四肢酸软无力等症状,宜用清解暑热的药物。中暑解:是指在暑天烈日下,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出现虚脱;应用补气回阳的药物,及时抢救。湿解:一般分外湿、内湿。外湿:是指有精神困倦,头重,四肢沉重,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轻度浮肿等症状,宜解表化湿。内湿解答:是指有黄疸、胸水、腹水、痰多、疲倦、四肢浮肿、腹泻、小便不通,宜清热利湿,或健脾渗湿的药物。燥解答:一般多指燥气伤了津液,多见于秋季,出现皮肤干燥、口唇干裂、干咳无谈痰、胸痛、大便秘结等症状,宜用滋阴润燥的药物。火解答:一般分为实火、虚火、实火,出现牙龈肿痛、咽喉肿痛、目赤斑疹、高热不退、烦躁口渴,小便褐色,宜用清热泻火药物。虚火解答:一般的多见睡液分泌减少,口干,手足心发热潮湿,舌尖红,宜用滋阴降火的药物。

  四、用药原则解答

  用药具体情况原则如下:用药治病首先了解病人体质,深入细致地做好病人思想,便病人树立超治病要领;其次必须弄清病情,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决不可粗枝大叶。因此在用药的时候,对于病情的轻重,患病时间长短,体质的强弱,年龄的大小,性别的不同,气候的变化等,都要认真地全面考虑。在用量上,老人、小孩、妇女,体弱的病人都要用得少一些;药性猛烈或有毒的药,要严格控制用量,过于苦寒的药,用了会损伤脾胃;辛温大热的药不宜用于体虚有火的病人。行气破血,散瘀泻下的药,孕妇禁忌。夏天要注意少用辛湿大热的药,冬天要少用寒性凉的药。

  从药物的质地来说,质轻易浮的药,用量要小一些,质重味厚的药,用量可大一些。

  从配剂来说,泻剂用量可稍大,散剂用量较小;鲜药用量可较大,干药用量要减少。在服药时间上,一般是:补药在食前服,健胃药在饭后服,驱出药和泻下药,大多空腹服,镇静催眼药在睡前服。

  五、了解药物性能解答

  药物性能就是药物的性味和功能,只有掌握了中草药的性能,才能正确运用中草药。

  每种药物都有它的性味功能,例如:野菊花性寒味苦,功能是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因而它可治疗一些高热疾病、急性炎症、无名肿毒等。

  中草药的性能也是按传统的中药理论;“四气五味来定的”解答: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这些药性可从人体对药物的反应来认识。例如:淋雨受凉,畏寒怕冷,喝一碗生姜汤,则汗出病解,说明生姜是温性的,因为它从病人身上反应出来了散寒的一切作用。再如:口干唇裂,舌苔薄黄,不想吃饭,民间叫作“上火了”,服黄莲汤即可,症状消失。因此我们知道黄莲是寒性的,因为它有泻火的作用。至于寒和凉,热和温只是程度上的不同,而没有性质上的差别。微寒相当于凉,微热相当于湿。还有一种即不偏温,也不偏凉的药物,称为平性的药。概括地来说,寒凉性的药物都有清热泻炎,凉血解毒的作用;湿热性的药物都有温中散寒,助阴通络的作用;但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所有的寒凉药都可治一切的温热病,所有的温热药都可治一切虚寒病。因为每一种药都有它一定的主治范围,所以决不能生搬硬套来的。

  六、主解:五味于五种的气色解答

  “五味”辛、酸、甘、苦、咸五种味道,可能过味觉来辨别。五味各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带有辛[辨]味的药,能发汗解表,行气止痛,如薄荷,大头葱可治外感;九里香草,鸡骨草可治胃痛。带有酸味的药,能涩肠固脱,收剑止血,如火炭母,辣蓼草可治腹泻、痢疾,旱莲草可止血。带有甘味的药,能滋补强壮,缓急调中。如土党参,牛大力可治体虚无力,冰糖草调和药性,保护胃肠。带苦味的药,能清热解毒,燥湿泻火,溪黄草能治黄疸型肝炎。带有咸味的药,能软坚散结,润肠通便。如穿山甲、乌贼骨能治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草决明可通大便。另外还有一种淡味的药,能渗湿利水,如淡竹叶、珍珠草等。

  还有种带有涩味的药,也有收敛止血的作用。如簕柞、侧柏叶可治内外伤出血,“这样就不只是五味”,但一般习惯上称五味。临床便用中草药最好是单味药即能达到治疗目的,即简便又容易掌握。但往往由于病情复杂,人的体质不一样,单味药不能达到治疗目的。所以必须选用多种的药物配而从方,以加强药效,兼顾全面,方求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处方,并不是随便把几种药湊在一起,就算一个处方,也不是品种越多,疗效就越大,而是在辩证的基础上根据药物的性能选好配方。其基本的原则是:1、处方首先确定出主治的药物,即解决主要矛盾的药物,或者说是治主症的药物。例如:治疗一个外感风寒的病人,其主要症状是恶寒发热,如果选用紫苏和大头葱为主治药,病人服药后,汗出病解,则这两味药在处方中就是主治药物。2、辅治药物,即治疗主症以外的其他症状的药物。以治感冒为例,如病人除发热外还有口渴、咽痛,那么可配上玉叶金花、岗梅;有的病人还感四肢酸痛,可配上桑物;这些药物均称为辅治药物。3、相助药物:即协助主治药物或其他药物发挥更大作用的药物。例如治疗胃痛,常用两面针根皮。因该药物有小毒,不宜多用,但量小又达不到止痛的目的。再如用海金沙藤、芽根利尿,如果六中配上主指毛桃补气,其利尿作用就会更强。4、相助药物:即利用某种药物的作用,助制另一种药物的作用,以减少其毒性和不良反应。例如治疗外感时常将紫苏、薄荷配在一起,这两种药虽都有发汗解表的作用,但在药性上紫苏为辛温,薄荷属辛凉,以薄荷之凉来控制紫苏之温。这样,既能加强发汗解表的作用,若纠正药物的偏性。又如用中药麻黄发汗时,常配以白芍,以防发汗过多。用双眼龙治疗腰腿痛,病人往往出现头晕耳鸣[可能是毒性反应];若配上牛大力、千斤拨或五指毛桃,则反应就不会出现。

  总之,两种以上的药物组成一个复方,不外产生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互相协助,增强药效,二是互相抑制,减少不良反应。在配方中寒热并存的症状,可以寒药和热并用,虚实相兼的症状也可以补药和泻药并兼,但必须有所侧重。这说明中草药在治疗上的配方应用是广泛而又灵活的,不必局限于固定的处方。特别是中草药的生长,地区性很强,南方有的,北方可能没有;北方有的,南方不一定有。因而,必须根据本地区所产药物,在熟悉其性能和“辩证施治的基础上”选药配方灵活应用。

  用中草药防病冶病,注意观察效果,不断总结提高。其实是要有科学态度,进行力所能及的检查,尽量作出确诊。观察病情要细致认真,摸索药物的性能要看到正反两面的作用,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中医世家第七代传人卢日阳著。



回到顶部